编者注:本文由Lauren Seeliger于2025年4月11日发表。本文不表达译者的观点和立场,具体信息请参考原文:
弗大学文理学院上周三举办的讲座中,著名记者兼作家Vauhini Vara分享了她在创作中运用人工智能的看法和经历。Vara回答了关于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持续写作的意义,以及缺乏人类意识的人工智能是否能在文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问题。
这场特别讲座于弗大Bryan礼堂举行,由英语系教授Bruce Holsinger开场并介绍了Vara。在Vara完成演讲后,现场观众参与了问答环节。
Vara的职业生涯开始于《华尔街日报》科技板块的记者,曾任《纽约客》和《大西洋月刊》等知名刊物编辑和作者,并出版了三部书籍。Vara说,她最具传播力的作品《幽灵》记录了姐姐因癌症去世后悲痛欲绝的心路历程,其中约半数内容由ChatGPT的前身——GPT-3生成——这是Vara首次尝试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进行创作。
回看2010年代中期使用GPT-3的经历时,Vara指出当时的人工智能的聊天机器人尚不具备精准回答问题的能力,只能根据输入的文本续写。Vara表示,这最初像是个得力的工具——当文思枯竭时,它能帮她找到合适的下一个词。
Vara说道:“成年后我一直以写作为生。就我的经验而言,这份工作始终充斥着困境——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恰当的词,转眼又在下一个词前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文字生成器的出现简直犹如神启。”
Vara在继续创作《幽灵》的过程中发现,GPT-3生成的句子往往无法准确表达她的个人情感与经历。这促使她不断在文章中融入更多自己的文字,然后又将改写后的内容重新输入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以获取补充。经过九轮“输入句子-获取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编辑增补-再次输入”的循环创作后,Vara完成了终稿。
Vara通过《幽灵》的创作经历开启了关于人工智能在现代文学领域中角色的广泛探讨。她反思写作的根本意义,引用了了三位影响她至深的作家——托妮·莫里森、琼·迪迪安和石黑一雄——的观点。这三位作家都表示,他们通过写作来在世界格局中找到对自我的定位,厘清自己的思想,从而彰显人类经历的本质。
Vara坦言,她的创作动机融合了这些作家的理念,既为思考,也为在世间找到自己的定位。她特别强调,人类的创作能够呈现人工智能无法企及的独特视角。作为读者时,AI生成的文字或许能带来满足感,因为这感觉像是在阅读他人的视角;但作为作者,她知道这些文字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Vara说:“GPT-3生成的文字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我作为读者的需求,但若要满足我作为创作者的追求,仅靠输入提示词是远远不够的。我只能自己写……我意识到整个写作过程的意义,就在于厘清你真正想要传达的思想。”
除了缺乏人类意识之外,Vara指出聊天机器人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它们仅能基于预设的语言模式生成文本,而这些预设的内容大多来自居住在美国的白人,男性作家。
为了解释人工智能内容多样性不足的负面影响,Vara引用了一项她与人工智能研究者共同进行的实验:测试ChatGPT能否真实刻画一位生活在泰国曼谷以北50英里处女孩的故事。结果生成的文本对于Ang Thong这个镇的地理信息是不准确的,以及对这个女孩生活方式的夸张臆想。
“我当时的问题是:‘这真的能代表曼谷以北五十英里小镇上泰国女性的真实生活吗?’”Vara说道,“我承认自己不知道答案,那位人工智能研究者也不知道。正是这种‘认知空白’,正是问题所在。”
基于自身研究,Vara在活动中提出了三种人工智能可能融入文学创作的路径:第一,通过人类持续编辑并将故事反复输入聊天机器人,人工智能模型最终可能生成更接近人类视角的内容;第二,当人工智能产生错误的文本时,可能反向促使作家厘清自己真正想表达的内容;第三,人类对人工智能文学的反应可能不同于对人类创作的反应,这将使人工智能文学在产业中获得独特的存在价值。
Vara特别指出,第三种可能性最令她困扰——尤其考虑到她写作的重要初衷之一,正是为了厘清自身在世界中的位置。她说自己选择出版而不止于仅仅写作,正是为了与其他人类产生思想共鸣,而人工智能创作会否改变这种交流,她无法定论。
“我希望,无论是作为读者还是社会整体来说,我们都能意识到:当计算机介入这个自古以来只属于人类的领域——即向同类传递‘生而为人’的生存体验时,这意味着什么。” Vara强调。
在周三活动的问答环节中,有观众问及GPT-3的使用经历是否影响了她当前对人工智能的运用。
Vara回应道,《幽灵》的创作已经实现了她的预期,并且她此后并未感到需要使用人工智能写作。但在她的新作《追寻:数字时代的自我认同》的创作过程中,她曾将两个章节分批输入到ChatGPT中来获取反馈。
“我对这部作品有非常具体的创作诉求,我感觉自己达成了目标...不过,如果我声称从此不再接触人工智能,在座诸位都知道这是言不由衷。”Vara坦言。
《追寻:数字时代的自我认同》探讨了技术创新会如何影响自我认知,融合了包括新闻报道、回忆录与人工智能生成文本在内的多种文本形式。该书于活动前一天(上周二)正式出版,活动结束后现场观众还获得了若干免费赠书。